当前位置:首页 > 动态 > 5行行空顾来2意料有下之中的下跌带0点收益市仍,后情回间

5行行空顾来2意料有下之中的下跌带0点收益市仍,后情回间

2025-09-21 12:48:24 [热词] 来源:趋势链

各位币圈老铁们,今早起床看到盘面是不是有种"果然如此"的感觉?昨天我们预判的下跌行情如期而至,成功斩获2000点收益!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市场里,能够准确抓住行情脉搏的感觉真是太爽了。

今日热点速览

1. ETF悬而未决:彭博分析师最新观点认为,SEC大概率又要使出"拖字诀",推迟现货比特币ETF的决定。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拖延战术我们都习以为常了,毕竟好东西不怕晚,该批的总会批。

2. 巨鲸出没:Kraken这边动静不小,半小时内铸造1亿USDT,24小时总量近3亿。这些大资金的动作往往预示着市场的暗流涌动,值得我们这些小散户密切关注。

3. 灰度看好后市:他们的最新报告认为加密货币估值可能继续回暖。作为行业重量级玩家,灰度的观点还是很有分量的。

4. 加息恐将终结:"新美联储通讯社"爆料称本轮加息周期可能已经画上句号。这对我们币圈来说可是个大利好,毕竟低利率环境才是加密市场的温床。

5. 虚假文件风波:那个闹得沸沸扬扬的假贝莱德XRP Trust文件终于有了新进展,已移交特拉华州司法部处理。这提醒我们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市场里,一定要擦亮双眼。

交易心得分享

在这个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,我总结出几条血泪经验:首先,交易状态真的很重要。我有个朋友曾在和老婆吵架后冲动开单,结果可想而知。其次,要像对待初恋一样对待止损,该放手时就放手。记得去年LUNA那波,多少人因为不舍得割肉最后血本无归。

还有就是千万别在剧烈波动时头脑发热,那跟赌场里红了眼的赌徒没什么区别。我自己就曾在一次暴涨中追高被套,教训深刻。最后提醒大家,每一单都要有明确的计划和纪律,这是在这个市场长久生存的不二法门。

BTC技术分析

大饼昨天真是给足了面子,白盘反弹到36750附近时,我就在群里提醒这是个不错的做空机会。果然凌晨直接跳水到34700,跟单的朋友们轻松拿下1450点收益!

眼下币价在35500附近晃悠,从4小时图看,虽然短暂跌破MA120但很快收了回来。MACD指标显示空头还在发力,反弹力度相当疲软。日线更是走出三连阴,妥妥的空头排列。

我的建议还是以高空为主,35700-36000这个区间是不错的入场点,下方先看35000支撑,破位后可能测试34500。记住,现在的反弹都是给我们更好的做空机会。

ETH走势解析

姨太这波跟大饼走得很同步,昨天从2064一路砸到1930,空单稳稳拿下100点。现在1975的位置很微妙,4小时图上大阴线后虽然反弹,但被MA60压得死死的。

MACD指标同样指向空头,MA7也开始拐头向下。日线级别看,下方空间还挺大,短期可能会在1900上方震荡一阵子。但如果1900失守,下一站可能就是1830了。

操作上建议在2000-2030区间布局空单,止损放2050上方。多单的话,暂时别急着抄底,等更明确的企稳信号再说。

免责声明:以上纯属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。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行情瞬息万变,建议随时关注最新动态。如果有拿不准的地方,欢迎随时交流讨论。

(责任编辑:案例)

推荐文章
  • 加密周记:华尔街的双子星要上市了,Meta市值也破纪录了

    加密周记:华尔街的双子星要上市了,Meta市值也破纪录了 这周区块链圈热闹非凡,让我忍不住想跟大家唠唠。作为长期关注金融科技的老玩家,看到这些变化既兴奋又感慨。华尔街的"双子星"要起飞了记得十年前Winklevoss兄弟刚开始搞Gemini的时候,大家都觉得他们疯了。谁能想到现在这对双胞胎真的要把加密交易所送上纳斯达克了?高盛、花旗这些老牌投行居然抢着给他们当"媒人",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。虽然具体发行价还没敲定,但光看这个架势,就知道华尔街现在有多... ...[详细]
  • 香港金融转型:RWA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?

    香港金融转型:RWA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? 每当夜幕降临,我都会思考一个问题:在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,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创新突破?今天想和大家聊聊RWA这个话题,因为它可能正悄悄改写香港金融的未来。RWA的本质:让实物资产在链上焕发新生说实在的,RWA(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)不是什么新鲜概念。我以前在华尔街工作时,就看到过类似的想法。但现在不一样了,区块链技术给它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。简单来说,就是把那些"看得见摸得着"的东西——比如你家的房... ...[详细]
  • 重磅发布:玛特DAO生态的数字艺术新宠玛特之都即将登场

    重磅发布:玛特DAO生态的数字艺术新宠玛特之都即将登场 作为数字藏品圈的资深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这次玛特DAO又要给我们带来惊喜了。他们最新打造的"玛特之都"系列数字权益藏品,绝对值得每个数字艺术爱好者关注。还记得去年玛特DAO推出的"元宇宙花园"系列吗?当时就在二级市场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。而这次的"玛特之都",从内部人士透露的消息来看,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技术含量,都更胜一筹。为什么这个系列值得收藏我仔细研究过这个项目的细节,发现它有几个独特之处:首先,... ...[详细]
  • LINK暴涨背后的隐忧:鲸鱼大举抛售,散户该何去何从?

    LINK暴涨背后的隐忧:鲸鱼大举抛售,散户该何去何从? 最近LINK的行情真是让人又爱又恨。价格三天暴涨30%,成交量也大幅攀升,表面看起来风光无限。但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发现这波行情背后藏着不少蹊跷。鲸鱼的大动作暗藏玄机记得那天刷推特时,看到Arkham Intelligence爆出猛料:神秘大户0x5bA在短短8小时内往币安充了700万美元的LINK。更让人不安的是,就在大额转账的这段时间里,LINK价格应声下跌了6.5%。这让我... ...[详细]
  • 加密世界的熊猫快车:PandaBridge让你的资产随心所欲地跨链

    加密世界的熊猫快车:PandaBridge让你的资产随心所欲地跨链 作为一个在区块链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,我深知跨链互操作这个老大难问题有多令人头疼。想象一下,你手里的USDT就像被关在不同监狱里的囚徒,ETH链上的没法直接跑去BSC链上玩耍。这种割裂的局面,直到PandaBridge这样的跨链桥出现才真正有了转机。为什么我们需要跨链桥?记得去年我有一个朋友,为了把资产从以太坊转到Polygon上,硬是折腾了大半天,手续费还花了不少。这就是典型的"链圈孤岛效应"... ...[详细]
  • BTZQ:这匹加密货币黑马能复制比特币的成功神话吗?

    BTZQ:这匹加密货币黑马能复制比特币的成功神话吗? 说真的,这些年看着加密货币市场起起落落,我已经记不清见过多少"下一个比特币"的预言了。但最近BTZQ这个项目确实让我眼前一亮,它可能真有点不一样的东西。BTZQ究竟是什么来头?说到BTZQ,不得不提它的创始人Tom,一个在硅谷摸爬滚打多年的区块链老兵。有次喝咖啡时他跟我吐槽,现在市面上大多数加密货币要么效率太低,要么安全性堪忧。于是他们团队花了两年时间,捣鼓出了这套融合零知识证明和多重签名的系统。... ...[详细]
  • 比特币疯涨背后:是泡沫还是新起点?

    比特币疯涨背后:是泡沫还是新起点? 眼瞅着比特币像坐火箭似的往上窜,身边不少朋友都开始蠢蠢欲动。说实话,这种暴涨行情看着确实诱人,但咱们得冷静下来想想,这波行情到底是怎么来的?要我说啊,就像炒菜不能只放盐一样,比特币这波上涨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ETF闹剧与减半预期最近贝莱德的BTC现货ETF在DTCC网站上玩起了"躲猫猫",先是上线又消失,最后又回来了。这事儿闹得币圈沸沸扬扬,但说实话,这顶多算是个导火索。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即... ...[详细]
  • 从马斯克柴犬到元宇宙巨头:FLOKI为何可能成为下一个币圈神话?

    从马斯克柴犬到元宇宙巨头:FLOKI为何可能成为下一个币圈神话? 最近圈内朋友都在讨论FLOKI惊人的涨幅,说实话作为一个老韭菜,我对这种短期暴涨总是保持警惕。但深入了解后发现,FLOKI似乎不只是又一个蹭马斯克热度的山寨币。记得2021年我刚听说FLOKI时,就觉得这个名字很有意思——马斯克的柴犬Floki,这不是明摆着要复制DOGE的成功路径吗?但现在看来,这个项目团队显然有着更大的野心。不只是表情包:FLOKI的四大杀招首先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的Valhall... ...[详细]
  • 贝莱德比特币ETF或将引爆1500亿美金加密海啸,老牌分析师一语道破天机

    贝莱德比特币ETF或将引爆1500亿美金加密海啸,老牌分析师一语道破天机 最近在加密货币圈子里,彭博社资深ETF分析师Eric Balchunas的一番话引发了不小的震动。这位在华尔街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分析师语出惊人:如果贝莱德现货比特币ETF获批,未来几年可能带动1500亿美元的资金涌入比特币市场!金融界的"IBM效应"重现江湖Balchunas在接受Paul Barron采访时打了个特别形象的比方:"三十年前的金融顾问们永远不会因为推荐IBM而被炒鱿鱼,因为IBM在当... ...[详细]
  • RWA资产通证化:一场正在发生的金融革命

    RWA资产通证化:一场正在发生的金融革命 在金融科技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后,我发现2023年最令人兴奋的突破莫过于RWA(真实世界资产通证化)。这不仅是加密圈的热门话题,更吸引了花旗、摩根大通等金融巨头的目光。记得去年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年度报告研讨会上,与会专家一致认为RWA将成为重塑金融格局的关键力量。市场现状:冰火两重天当前市场上对RWA的看法呈现出两极分化。有些同行朋友将其视为"昙花一现的概念炒作",而在我看来,这更像是一场蓄势已久的金融... 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