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盘点 >>正文
新思考出了体系坊P问题以太k最到底什么
盘点76人已围观
简介最近Vitalik发表了一篇技术性极强的文章,但中文翻译得实在让人看不懂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区块链发展的研究者,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掰开揉碎讲讲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。当前PoS机制的困境现在的以太坊PoS系统就像是个双层蛋糕:底层是节点运营商(真正干活的人),上层是委托代理方(像Lido这样的质押池)。这个架构看似合理,实际上暗藏两个致命问题:首先,我们以为去中心化的质押池其实并不那么"去中心"。Lid... ...
最近Vitalik发表了一篇技术性极强的文章,但中文翻译得实在让人看不懂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区块链发展的研究者,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掰开揉碎讲讲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。
当前PoS机制的困境
现在的以太坊PoS系统就像是个双层蛋糕:底层是节点运营商(真正干活的人),上层是委托代理方(像Lido这样的质押池)。这个架构看似合理,实际上暗藏两个致命问题:
首先,我们以为去中心化的质押池其实并不那么"去中心"。Lido、Coinbase这些大玩家选择节点的机制,本质上还是相当集中的。这就好比去高档餐厅吃饭,你以为能自由选择厨师,实际上菜单都是提前定好的。
更糟的是,这套系统还让区块链背上了沉重的负担。想象一下,每个区块周期要验证80万个签名!如果实施单slot最终确认性,这个数字还会翻倍。要知道,这些签名大部分来自委托代理,对提升安全性帮助有限,却把系统累得够呛。
Staking经济的本质思考
Vitalik做了个很有意思的思想实验。他比较了两个极端模型:一个是Rocket Pool垄断市场,另一个是干脆取消质押池。结果发现,两种情况下攻击成本居然一模一样!这说明什么?现在的双层质押体系很可能就是个"精美的无用机器"。
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鲁布·戈德堡机械装置 - 设计复杂精巧,但最终完成的只是最简单的任务。Vitalik显然认为,质押池应该发挥更有意义的作用,而不是做个"中间商赚差价"。
改革方向的三大构想
Vitalik提出了几个创新思路:
首先是改进投票工具。Lido最近提出的"双治理模型"就是个好例子,让LDO和stETH持有者都能参与决策。
其次要促进市场竞争。可以降低Slashing上限,让小玩家更容易入场;或者建立统一的LST发行标准,让不同质押凭证真正公平竞争。
最大胆的是把委托代理直接写进协议层。不过按照以太坊"能简则简"的哲学,这个方案还需要反复讨论。毕竟在区块链世界,有时候最简单的方案反而最可靠。
共识层的拆分设想
技术细节我们就不深究了,但这个分层设计非常有意思:把共识层分为"专业组"和"业余组"。前者是重金押注的全节点玩家,奖励高但风险也大;后者则是随机抽选的小型验证者,无需承担Slashing风险。这种设计既保证了安全性,又降低了参与门槛。
背后的权力博弈
说实话,看着Lido掌控32%的记账权,Vitalik和以太坊基金会肯定坐不住了。但问题是,他们力推的"亲儿子"Rocket Pool完全不争气,市场份额只剩3%。前段时间用"去中心化"大旗发起的道德攻势,也被Lido硬生生扛了下来。
这种情况下,Vitalik不得不开始考虑更根本的协议改革。这就像下棋时发现常规走法无法取胜,只能考虑调整棋盘规则了。作为观察者,我很期待看到这场博弈的下一步发展。
以上是我的理解和分析,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指正交流。
Tags:
相关文章
9月19日行情解读:BTC和ETH合约操作指南与市场观察
盘点最近的市场走势其实很有意思,就像我们之前讨论的那样,经过一段时间的低位盘整后,行情正在悄然发生变化。虽然反弹力度不算特别强劲,但这种震荡上行的态势确实越来越明显了。记得昨天我们在ETH1627位置布局的多单吗?顺利抵达1660止盈点,相信跟上的朋友都尝到甜头了。我得提醒各位,市场交易最忌讳的就是靠感觉下单。可能偶尔会蒙对一次,但这种侥幸心理迟早会让你栽跟头。记住,稳健才是长期生存的王道。比特币(B... ...
【盘点】
阅读更多数字货币市场暗流涌动:暴跌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机会?
盘点最近这段时间,币圈的朋友们估计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。比特币和以太坊就像两个失控的电梯,一路阴跌不止,让人心惊胆战。说实话,我看着盘面都觉得心疼那些高位接盘的朋友。不过啊,投资这件事从来都是危机并存,关键是要看清局势。比特币:跌出来的机会?BTC昨晚的走势真是让人捏把汗,冲到115850美元就蔫了,一路滑到112600附近才勉强站稳。说实话,这种走势我见得多了,MACD指标双双归零叠加空头放量,... ...
【盘点】
阅读更多5万美元已成比特币历史底价?资深分析师深度解析
盘点作为一名在金融市场摸爬滚打十余年的老手,我最近越来越感受到一个有趣的趋势:比特币似乎正在告别5万美元以下的时代。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夸张,但请听我细细道来。移动均线:市场的"保险丝"记得2018年那会儿,我还在华尔街的一家对冲基金工作时,就发现200周均线就像市场的"保险丝"。每当价格触及这条线,往往意味着买入机会来了。现在的200周均线已经稳稳地站在了52,000美元的位置,而且每天还在以肉眼可见的... ...
【盘点】
阅读更多